- A+
这阵子为了帮女儿从厌学情绪里走出来,我翻了不少亲子书,也跟着学沟通技巧,越琢磨越后怕——原来最坑孩子的家庭教育,就是在鸡毛蒜皮里没完没了消耗他!
你瞅瞅我以前那做法:女儿写字慢了点,我就站旁边催:“你这写作业跟蜗牛爬似的,能利索点不?”她考试因为看错题目丢了分,我火气“噌”就上来了:“这话我跟你说多少遍了?就不能上点心?你是真笨啊?”她嘴硬辩解两句,我能立马拔高嗓门:“少找借口!有能耐把事做好,谁乐意天天念叨你?”
现在回头想,这些事算多大点事啊?可我那会儿就跟钻了牛角尖似的,学习上的小毛病、吃饭慢、书包没理整齐……只要没按我的心意来,准少不了一顿数落。
后来才发现,这样天天盯着琐事纠错,简直是在给孩子“放血”。咱当家长的,眼里全是孩子的错处,就像揣着个负能量接收器,整天焦虑得不行,说发火就发火。孩子呢?整天提心吊胆,不知道哪步踩雷,再被咱一吼,整个人绷得像根弦,大气都不敢喘。
时间长了,孩子就蔫了。做事畏畏缩缩,想试试新东西都怕出错,那点闯劲早没了。天天被指责,精气神一点点被磨没了,连玩都放不开,哪还有心思学习?
更让我揪心的是,我后来看到脑科学里说,老责骂孩子,对大脑伤害老大了:孩子大脑会一直处于“防御状态”,记东西变慢、反应也变迟钝;负责情绪的地方会变敏感,一点小事就焦虑,学啥都静不下心。
你说我这是图啥?本来想让她变好,结果把孩子逼得厌学,整天耷拉着脑袋,笑都很少见。我以为的“负责”,其实是在害她啊!
想通这点后,我开始改了。写字慢?我不说了,她自己反倒快了点;偶尔粗心?我换句“下次看仔细点,妈妈相信你”。慢慢的,女儿眼里那点光,好像又亮起来了。
原来孩子要的不是天天被纠正,而是能喘口气,有勇气往前跑啊。
【💝】幼小衔接和1-12年级中小学教辅学习姿料&教务资源,每天更新!进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