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在家庭教育中,许多家长都会面临一个头疼的问题:孩子对学习缺乏热情,动力不足。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?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学习中找到意义感。
想让孩子长期保持对学习的良好感觉,意义感的驱使至关重要。只有当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意义,体验到价值,并且切实觉得自己在不断进步,他们才会有充足的后劲。
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,孩子们常常找不到学习的意义,不清楚自己为何而学。缺乏意义支撑的孩子,更像是被动学习的 “工具”,而非积极主动的主体。
对于成年人来说,学习的意义十分明确:学习好就能考上好大学,找到好工作,过上富足生活。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而言,他们的价值体系尚未成熟,难以对长远且抽象的目标产生切实感受。
虽然在理性层面,他们隐约知道学习与未来的关联,但没有经历过社会的磨砺,仅凭这种遥远的联系,很难让他们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。就像人们常说的: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,和对青春的感受,孩子对学习的感知也是如此。
那么,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,帮他们找到学习的意义感,并与当下的学习建立联系呢?
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从眼前具体的小事入手。
比如,当孩子对绘画感兴趣时,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学习绘画技巧,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。孩子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,会努力学习绘画知识,认真练习。
当他们在比赛中获得认可,得到奖状或者同学们的赞扬时,这种努力之后的良性反馈会让孩子产生成就感,进而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绘画的意义。
这种好感觉会促使孩子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,无论是绘画相关的知识,还是其他学科,因为他们明白了通过努力学习可以实现自己的小目标,获得满足感。
又比如,孩子想要拥有一本心仪已久的课外书,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,只要他在本周的学习中认真完成作业,在小测验中取得进步,就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(或家长给予奖励)购买这本书。
孩子为了得到这本书,会在学习上更加用心。当他最终拿到书时,他会明白学习上的努力可以让自己实现想要的目标,从而找到学习的意义。
🌈 嚼思帮,一个卡片式训练社群,以提问形式激发思考,从短而小的句子或案例中获得启发。在这里,你可以学到更多育儿知识和技巧,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育儿经验,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。
【💝】幼小衔接和1-12年级中小学教辅学习姿料&教务资源,每天更新!进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