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上周送儿子上学,在楼下又撞见邻居张姐在吼孩子。“跟你说过多少遍!书包前一晚收拾好!现在找红领巾找半天,肯定要迟到!”小男孩低着头,手忙脚乱翻书包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
这场景太熟悉了——我以前就是这么对女儿的。她三年级那会,天天早上跟打仗似的:我催她“快点吃!粥要凉了”,她磨磨蹭蹭扒拉两口;我吼她“鞋穿反了!能不能用心点”,她慌里慌张换鞋,反倒把袜子蹭掉了。结果呢?天天迟到,我气到血压高,她哭到眼睛肿,问题一点没解决。
后来跟小区里一位教心理的妈妈聊天,她一句话点醒我:“你总盯着她‘做错’的地方骂,她哪还有心思想‘怎么做好’?”
那天之后,我试着“狠下心”。早上闹钟响了,女儿还赖床,我没像以前那样掀被子,只说“七点四十校门关,你自己看着办”。结果她果然迟到了,被老师在班上点名。晚上回来,她红着眼圈说“再也不想迟到了”。从那以后,她睡前自己定闹钟,书包、红领巾在前一晚就摆得整整齐齐,我再也没催过。
还有她不爱吃青菜这事,以前我能端着碗跟她耗半小时:“必须吃!不吃没营养!”她要么含着不咽,要么偷偷扔掉。后来我换了招——把菠菜切碎和鸡蛋炒,做成她爱吃的蛋卷;把西兰花煮软,蘸她喜欢的番茄酱。现在她不光吃,还会主动说“妈妈,明天做那个绿色的蛋卷好不好”。
其实啊,孩子的错,大多是“能解决”或“会过去”的。我表姐家儿子,四年级总忘带作业,表姐天天骂他“丢三落四”,他反倒更迷糊。后来表姐听了其他家长的建议,让他自己记作业清单,忘带了就自己跟老师解释。被老师提醒两次后,他现在比谁都记得牢。
身边不少家长凑一起聊这些事,发现大家都踩过“低容错率”的坑:孩子打翻牛奶就骂“笨手笨脚”,结果他下次拿杯子更紧张;孩子算错算术就说“脑子不转”,他后来做数学题总怕错,越怕越错。
反倒那些愿意“让孩子错一次”的家长,孩子成长得更稳。就像学走路,哪有不摔跤的?你总扶着他骂“别摔了”,他永远学不会自己站稳;不如松开手,让他摔一次,他自然知道“下次要站稳点”。
最近跟几位有经验的家长整理了些“解决孩子小问题”的实操办法,从“怎么让孩子主动收拾书包”到“不爱吃蔬菜的10种做法”,越聊越觉得:教育孩子就像种庄稼,你不能盯着每片叶子有没有虫洞,得相信根扎稳了,自然会长得好。
🌈 嚼思帮,一个卡片式训练社群,以提问形式激发思考,从短而小的句子或案例中获得启发。在这里,你可以学到更多育儿知识和技巧,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育儿经验,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。
【💝】幼小衔接和1-12年级中小学教辅学习姿料&教务资源,每天更新!进👗。
#孩子犯错怎么办 #亲子沟通技巧 #容错率养育 #育儿经验分享 #吴一钶智慧育儿 #家庭教育经验分享 #亲子教育 #父母课堂 #家长必读 #育儿过来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