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周三傍晚在小区超市,撞见三楼的张姐正蹲在货架旁抹眼泪。她手里捏着包薯片,是她家五年级儿子最爱吃的口味,可刚才打电话回家,孩子只说“不吃”,就“啪”地挂了电话。
“上周他考试没考好,我没骂他啊,就说‘下次努力’,怎么就成这样了?”张姐的声音发颤。这话像根针,扎得我心口发疼——去年这时,我家四年级的女儿也这样。那天她把画满红叉的数学卷藏进衣柜,被我发现后,突然把自己反锁在卫生间,任我怎么敲都不开,最后从门缝里塞出张纸条:“妈妈你根本不懂。”
我当时气到发抖,觉得这孩子太犟。直到某天深夜,我起夜时看见她在小台灯下写日记,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:“妈妈总说‘下次努力’,可她不知道我每天都在很努力地算算术,就是算不对。”那一刻我才明白,我嘴里的“安慰”,在她听来全是“你还不够好”。
后来我试着改:她算错数学题,我不再说“再想想”,而是指着错题问“这步是不是把加号看成减号啦?妈妈小时候也犯过这错”;她画画被同学笑“丑”,我不劝“别在意”,而是蹲下来看她的画:“这只小猫的胡须画得好有劲儿,像在生气对不对?”
最明显的变化是上个月。她语文考了78分,放学回家居然主动把卷子递过来:“妈妈你看,我作文扣了10分,因为我把‘的地得’用混了。”那天晚上,我们一起在她的错题本上贴了张“的地得用法表”,她还画了只小猫咪在旁边,说“这样我就不会忘啦”。
张姐听我说完,突然抬头问:“你们家长之间是不是都这么聊?”其实真的是,这半年我常和小区里几个妈妈凑一起,谁家里孩子闹别扭了,把前因后果一说,总有过来人教两招。有个二年级男孩的妈妈分享的“零食沟通法”,我用着特别灵——孩子不肯说学校的事,就边给她剥橘子边说“我们班有个小朋友……”,她准会接话。
这些细碎的法子,我都记在一个笔记本里,有0-6岁宝宝的“情绪急救包”,也有7-14岁孩子的“学习悄悄话”。有时候看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字,真觉得养孩子就像解谜,没人天生会,但一群人一起琢磨,总能找到钥匙。
🌈 嚼思帮,一个卡片式训练社群,以提问形式激发思考,从短而小的句子或案例中获得启发。在这里,你可以学到更多育儿知识和技巧,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育儿经验,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。
【💝】幼小衔接和1-12年级中小学教辅学习姿料&教务资源,每天更新!进👗。
#0-14岁亲子沟通技巧 #家庭教育实用方法 #孩子叛逆怎么办 #吴一钶智慧育儿 #亲子关系修复指南 #家庭教育经验分享 #亲子教育 #父母课堂 #家长必读 #育儿过来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