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下午5点的书桌前,17岁的小宇又把笔攥断了。
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像张网,把这个从小被夸“懂事”的男孩缠得喘不过气。就在昨天,模考成绩下来,他比上次掉了12名——这是他第一次没进年级前50。
他悄悄躲进洗手间,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发呆。从小学到高中,他从没让父母操过心:主动放弃周末的球赛刷题,拒绝同学的生日会在家背单词,甚至会在父母下班前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干净。他总觉得,只有这样,才配得上他们那句“我们家孩子最省心”。
回到家晚饭时,妈妈笑着往他碗里夹排骨:“一次考试而已,妈不怪你。”爸爸坐在旁边翻报纸:“明天带你去爬山,放松放松。”
没人知道,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。
可这次,他“不省心”了。
晚上,他在日记本上写下:“他们越不说,我越怕。是不是我考砸了,他们就不爱我了?”
你发现没?太多家长以为“不施压”就是最好的教育,却忘了告诉孩子:“你考砸时的样子,和考第一时一样可爱。”
小宇的书包里,藏着一张被揉皱的奖状——那是小学时参加绘画比赛得的三等奖。当时他兴冲冲拿回家,妈妈却说:“画画能当饭吃吗?还是把时间用在学习上。”从那天起,他再也没碰过画笔。他以为父母要的是“优秀”,却没明白,他们只是没说出口的“担心”,被他当成了“必须做到”的命令。
有次家长会上,老师说小宇总是独来独往。妈妈还骄傲地跟其他家长说:“这孩子心思全在学习上,不乱交朋友,多好。”可没人知道,他是怕和同学玩会耽误学习,怕父母失望。
真正击垮孩子的,从来不是一次失败,而是他心里那个“我必须完美”的枷锁。这枷锁不是父母亲手锁上的,却是在一次次“你真懂事”“你真省心”的夸赞里,悄悄扣紧的。
我见过有家长在孩子考砸后,拉着他的手说:“咱们看看这次错在哪,下次避开就好。对了,你上次说想看的电影上映了,今晚去看?”简单的一句话,却在告诉孩子:你的价值,从不由分数定义。
其实养孩子就像放风筝,线太松会飞远,可一直绷紧,风一吹就断了。那些藏在“懂事”背后的压力,比直白的责骂更伤人。
(最近好多家长在聊怎么帮孩子卸下“必须优秀”的包袱,有套特别简单的沟通方法,试过的家长都说孩子明显开朗了……)
🌈 嚼思帮,一个卡片式训练社群,以提问形式激发思考,从短而小的句子或案例中获得启发。在这里,你可以学到更多育儿知识和技巧,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育儿经验,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。
【💝】幼小衔接和1-12年级中小学教辅学习姿料&教务资源,每天更新!进👗。
#家庭教育误区 #亲子沟通技巧 #孩子心理辅导 #懂事孩子的压力 #吴一钶智慧育儿 #育儿经验分享 #家庭教育经验分享 #父母课堂 #家长必读 #育儿过来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