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为什么你的宣传声总像在自说自话?
李姐对着手机录到第五十七遍,终于忍不住把刚买的蓝牙麦克风扔到了菜堆里。她的社区团购群里,别家团长发的水果视频配着甜丝丝的女声:“这串葡萄甜到能酿出蜜来”,而自己扯着嗓门喊 “巨峰葡萄便宜卖”,听起来像菜市场吵架,接龙数总比别人少一半。
她试过找读高中的侄女帮忙,小姑娘对着 “今日特价蔬菜” 念得像背课文;咬牙买了专业配音设备,捣鼓半天录出来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,邻居在群里打趣:“李姐你这是在电台报菜价吗?” 那天晚上,她对着满冰箱的菜失眠,凌晨三点还在翻同行的视频,听着人家那恰到好处的语调,眼泪把枕巾洇出个小圆圈。
做美食探店的阿哲更憋屈。上个月拍的火锅店视频,自己用变声软件弄出个粗嗓门喊 “这毛肚七上八下绝了”,结果评论区全是 “像土匪进村”“吓得我不敢去”。找配音工作室,对方一听要带重庆口音的热情劲儿,直接报价 800 一条,他算了算,三条视频的配音费够吃十顿火锅了。
最让人心酸的是开花店的小雅。母亲节前熬夜剪的花束视频,配着自己哭哑的嗓子说 “妈妈收到会笑的”,发布后亲戚打电话来问:“你是不是跟人吵架了?听着太委屈。” 她看着隔壁花店那温柔又有力量的配音,捏着手机蹲在花桶旁,连玫瑰刺扎了手都没发觉。
直到那天帮李姐修冰箱的师傅,顺手点开个小程序。输入 “刚摘的圣女果,甜到眯眼睛”,选了 “亲切大姐” 声线,点生成的瞬间,那声音像街坊邻居在门口打招呼:“快来尝,错过今天等下周咯!” 李姐盯着手机愣了半分钟,当天的接龙数直接翻了倍。
阿哲把火锅底料沸腾的画面配了 “咕嘟咕嘟冒香气,辣得过瘾又巴适” 的川渝腔,评论区有人说 “听着就流口水”;小雅给康乃馨视频换了 “妈妈收到会偷偷笑哦” 的软萌音,订单多到雇了两个临时工。
原来好的宣传声,不是嗓门大,是能说到人心里去。那些藏在食材里的新鲜,裹在烟火里的热情,藏在花瓣里的心意,总得有个会表达的帮着递出去。现在李姐的菜摊前总有人说 “听你发的语音就想来”,阿哲的视频弹幕全是 “这声音太有内味儿了”。
做买卖就像串珠子,货好是珠子,会说是线,线不结实,珠子再亮也串不成项链。有些能让事儿变顺的法子,大伙儿凑一块儿聊聊,路总能越走越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