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【郑家长】:
吴老师,你好!
我现在都不晓得该咋办了?请吴老师指教。
我家男孩4岁,昨天奶奶过生日吃宴席,他饿了吃菜急,呛得剧烈咳嗽。爷爷奶奶、姑姑们都停了筷子围过来,七嘴八舌说“慢点吃”“小心点”,结果他突然发脾气,不吃饭还大哭,弄得大家都尴尬。
这不是头一回了。幼儿园搞小竞赛发小红花,他得花了就兴高采烈跟我说,没得到就绝口不提,我问起他还不高兴。我劝他“没关系,明天再得”,不说还好,说了他更蔫。可看他那委屈样,我又忍不住要安慰,可不管咋说,他都更不开心。
我们真是打心底疼他,处处顾着他的感受,可他对这份关心要么不领情,要么还反感。现在遇到事,我们都不敢乱开口安慰了,到底该咋做才能熨帖孩子的心啊?
【吴一钶】:
郑家长,你好!
你信里的事,让我想起自己的小别扭——我若走路绊了下、喝水呛了下,最怕旁人围着说“小心点”。本就有点窘,这话一递,反倒更不自在,倒不如人家装没看见自在。
人际交往的礼貌,从来不是按“该咋做”来,是看对方舒不舒服。就像你家孩子呛了咳,本咳两声就好,一群人围着“关心”,其实是把他的“小狼狈”摆到了众人面前。他那脾气,是羞的,是想把这份窘迫挡回去呢。
咱总爱把“关心”挂在嘴上,孩子洒了汤、摔了跤,甚至踩沙子玩,都要追着说“慢点”。可你细想,孩子呛了难道不知道缓着点?这些话的潜台词,更像“你咋这么莽撞”,孩子本就有点愧疚,被这么一提醒,脸更挂不住了。
幼儿园小红花那事也一样。你说“明天再得”,孩子听着像“你今天没做好”。他本就失落,你这“安慰”反倒把那点不自在钉牢了。
下面的建议也很重要:
别总想着“得做点啥”,孩子遇着这类小事,咱先憋住嘴。他呛了,递张纸巾就够;没得到小红花,扯个别的话题,比如“今天在幼儿园玩啥游戏了”,比啥安慰都管用。
不用刻意“体贴”,少些多余的指点,孩子反倒能自己顺过来。身边不少家长试过这法子,慢慢摸出了门道,有时凑在一块聊聊,还能学着不少实在招儿,顺手领点带娃的小本子,照着试也省心。
祝福你🌹
【💝】幼小衔接和1-12年级中小学教辅学习姿料,每天更新!进👗
#孩子不领情的关心#亲子沟通技巧#幼儿心理安抚#家长避坑指南 #吴一钶智慧育儿#育儿心得 #家庭教育经验分享 #孩子不听话怎么引导 #父母课堂 #育儿过来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