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【家长】:
吴老师,您说这日子过得多讽刺。结婚十八年,他现在连我爱吃的菜都记不清了。上周我急性阑尾炎住院,他倒是每天来送汤,可汤里漂着我过敏的虾皮。我盯着那碗汤掉眼泪,他还愣着问 “又怎么了”。
分房睡第五年,他的工资卡还在我手里,可我们俩像合租室友 —— 他管房贷我管生活费,孩子家长会轮流去,连吵架都嫌费力气。前阵子他出差,我发现他行李箱里放着我去年织坏的围巾,针脚歪歪扭扭的,可他从来没戴过。
那天收拾衣柜,翻出刚结婚时他写的情书,纸都发黄了。我念给他听,他正刷着手机,头也不抬地说 “年轻时真幼稚”。吴老师,我不是要轰轰烈烈,可这连句正经话都懒得说的日子,真的是我要的吗?想不通,又离不开,这种不上不下的滋味,太磨人了。
【吴老师】:
这位姐姐,读你的信时,我仿佛看见那碗漂着虾皮的汤 —— 里面盛着的,是多少中年夫妻的委屈:他不是不爱,只是忘了怎么爱;你不是不怨,只是怨到最后没了力气。
深圳有种叫 “卒婚” 的模式,夫妻分居却不离婚,像两棵根缠在一起的树,枝叶各自舒展。你看你家那床歪歪扭扭的围巾,他带着却不戴,多像这种关系:心里记挂着,却不知怎么表达。
《小巷人家》里的黄玲,丈夫把工资大半给了婆家,她照样把日子过下去。不是不委屈,是她明白婚姻到了中年,早成了织毛衣 —— 看着松散,线线都连着。你家那本工资卡、轮流开的家长会,都是你们没说出口的牵挂。
上次遇见位姐姐,她丈夫十年没送过礼物,却在她动手术后,笨手笨脚学熬中药,药渣倒了半楼道。中年人的爱啊,早从 “我爱你” 变成了 “我在呢”。你不妨试试把 “他该懂我” 换成 “我告诉他”:过敏就直说 “虾皮要人命”,想聊天就拽他看老照片。
好多姐妹都在琢磨这种 “室友式婚姻” 的活法,有的约着跳广场舞,有的一起研究孩子升学,聊着聊着就想通了:婚姻未必是火焰,也能是暖炉,不烫人,却一直热着。偶尔凑在一起说说心里话,日子就没那么闷了。
别总盯着那碗汤里的虾皮,看看他天天来送饭的脚步,或许就没那么堵得慌了。
【💝】幼小衔接和1-12年级中小学教辅学习姿料,每天更新!进👗
